老年人健身要走出三个误区
老年人追求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,人之常情,值得倡导。但现实生活中,一个容易忽视或严酷的事实提醒我们,有的老年人极易走进健身的误区,最大的“误区”来源于过度性、报复性、高强度健身。凡事讲适度,过犹不及则大可不必。其实古人早有明断,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”。现试举几种供参考和甑别。
误区一:“走路健身效果最好”。这个“误区”要客观界定。凡事都有二重性,走路对于疏通筋络、消化健胃、出汗减脂肯定大有裨益。有的认为,快走出汗才能减肥,可过量、过度就会适得其反。某老先生为在“朋友圈微信运动赛步数”拔得头筹,每天坚持在小区走几十圈两万步以上,两月下来,突然有一天感觉腿疼,严重时上楼梯、走下坡路都困难,连晚上睡觉弯腿都疼痛。到医院一检查,患“膝关节滑膜炎”,幸亏及时治疗,否则有残疾风险。专家建议,如走步,年满60岁后每天不超过一万步,步速每分钟100步左右。
误区二:“筋长一寸,寿增十年”。这个“误区”值得警觉。打拳练功的人们都熟知这条俗语,是否科学无从专业考证。在我们身边就有把“筋长一寸,寿增十年” 这句话奉为“圣经”的老年人。某小区运动场就时常见到定时、定点在此坚持压腿、劈叉、拉伸的两位老年人,横叉竖叉练得像模像样,功力不浅。一段时间一男士未来,打听才知:“不小心弄骨折了”;多年前,乐山城区月咡塘71岁赵姓老人也把“这句话”当着长寿的“秘笈”。不是在单双扛上“拉筋”,就在树枝上“掉拉”,坚持许久自感“颇有收获”,一天把树叉掉断重重摔下,还来不及送医院就不幸身亡。这些血的教训告诉我们,老年人健身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,否则,事与愿违,得不偿失,伤身害体。
误区三:“爬山是最好的锻炼”。这个“误区”要适可而止。在我们身边,爱好爬山、探险的老年人还有相当“市场”。老年人与年轻人比较,在生理机能、体能强度、心肺功能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。自认为身体素质、心理年龄可比年轻人,四处“逞能”、不服输就值得警觉。乐山一位国有大公司老总,与共和国同龄,身体“特棒”。我俩都是乒乓球爱好者。他退休后结识了一帮“驴友”,结伙峨眉爬山,恕不知“上山容易下山难”,下山时全靠膝盖承重,坚持一段后的某天,摔了一跤发现半月板受损,至此,乒乓球场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。
综上所述说明,老年人健身要从自身实际出发,因人而异,量力而行,因地制宜才是明智选择。无论参与哪种运动,“适合的就是最好的”,认准1至2项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必有收获。
乐山市直机关老体协 宋国治
责任编辑 木 子
t